隔著鏡頭,屏幕上與你通話的一個面龐,哪怕表情再逼真,也不足以說明,這就是真人。隨著人臉識別技術、音視頻合成技術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,“變臉”詐騙正成為一種新型犯罪手法,威脅到人們財產甚至生命安全。
近年來,傳統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受到持續、有力的打擊和治理,犯罪實施空間被大幅打壓,犯罪行為被大力度打擊。但一些新型的詐騙手段也在隨著技術升級不斷出現,為全社會提出新的挑戰。比如,“變臉”技術就會讓人對鏡頭另一端的通話人難辨真假,因為誤以為是朋友、熟人而放松警惕,繼而被騙。近日,浙江省溫州市公安局甌海分局仙巖派出所接到的一個報案就顯示,騙子截取了某人在社交平臺上發布的視頻,用AI技術對視頻中人物“換臉”,再用“假臉”向其好友行騙?!把垡姙閷崱?,說的就是與聽到聲音或閱讀文字相比,人們會對“親眼所見”大幅減低懷疑和顧慮,因而更容易因為看見而相信。這對有效防范和打擊此類詐騙提出了挑戰。
強化源頭治理,對網絡空間的個人身份信息數據加強監管,才能有效遏制各類電信網絡詐騙。公安部“凈網2021”專項行動中,警方在一個被打掉的犯罪團伙的電腦中,發現了十幾個G的公民人臉數據,包括身份證正反面照片、手持身份證照片、自拍照等,被稱為一套。這些數據不僅被成套出售,且幾經轉手;因為價格便宜,往往被批量采買。而這些信息的主人卻全不知情。數據資源是數字經濟時代一項重要生產要素,數據安全更是筑牢網絡安全防線的一塊重要基石。特別是涉及個人信息的數據安全,關系到千家萬戶。這就要求,在對個人信息數據合法合規進行采集后,無論是企業或是平臺,必須對這些數據嚴格保護和管理,絕不能讓它們在網絡空間隨便買賣,甚至流轉成為犯罪分子的詐騙工具。
“古往今來,很多技術都是‘雙刃劍’,一方面可以造福社會、造福人民,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來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民眾利益?!睂嵤┓缸锼捎玫募夹g不斷更新,識別、防范、偵破的技術也須升級迭代?!耙匝肋€牙”,以技術手段及時壓制新型犯罪手法擴散的苗頭,及時阻斷犯罪分子進一步冒險行騙的路,更迅速、更大范圍地保護好人們的財產安全。
“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”,反詐防詐需要每個人加強防范意識,積極參與其中。近日,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《關于加強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工作的意見》,對加強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工作作出安排部署。在有關部門持續高壓打擊各類電信網絡詐騙的同時,獲知“變臉”詐騙新手段后,我們每個人也需要繃緊保護個人信息安全這根弦,對視頻來電者的身份留意驗證、小心核實,對于涉及較大金額的交易、轉賬等加強警惕,不能僅因在屏幕上“眼見”,就想當然地以為真實可信。各方聯手共同織密反詐防詐防護網,每個人都時刻保持防范警惕心,縱使詐騙手段百變,也一定會讓詐騙分子沒有可乘之機。